English

简论需求约束下的工业增长

1999-08-06 来源:光明日报 吕政 我有话说

90年代中期以来,我国工业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,即从严重短缺转向了相对过剩,工业的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。工业增长的速度和方向,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的规模和结构。需求约束下的工业增长和运行,呈现出许多特点。

工业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快速或中速增长。1992~1998年的7年,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呈现出逐步回落的趋势,1998年工业增长率比1992年下降了12.2个百分点。这种下降,是由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的必然结果,是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转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重要标志,因此也是一种正常现象。

工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。80年代,除了一部分机械加工工业能力利用不足外,绝大多数工业部门和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都在85%以上。特别是能源、原材料工业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。为了鼓励企业增产,还实行了价格“双轨制”政策。90年代初开始出现纺织工业和家用电器工业生产能力过剩;90年代中期开始,出现了从消费品工业到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过剩。目前,除了一部分优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较高外,大多数企业及其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平均约70%。但是,由于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,使一些缺乏竞争力的落后企业仍然滞留在生产经营领域,拥挤在有限的市场空间里。

由于供大于求,加剧了市场竞争,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。在需求约束下,企业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,不得不采取降价销售的策略,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逐年回落。在供大于求,价格下跌的情况下,企业普遍感到生意难做,产品难卖,利润难赚,盈利水平逐年下降。情况还表明,在需求约束下,大多数工业企业获取高额利润的条件已不复存在,特别是传统工业,已进入低利或微利的时代。

在需求约束下,市场竞争加速了企业的分化和改组。一些优势企业凭借其资金、品牌和规模经营的优势,扩大市场份额;一些处于相对劣势的企业,由于缺乏竞争力,市场份额逐渐缩小,甚至出现严重亏损,最后不得不关门停产,或者被优势企业兼并。市场竞争促进了我国工业市场结构的调整,有利于改变“大而全”,“小而全”和规模不经济的问题。市场供给并没有因为一些企业的停产或破产而减少,反而优化了资源的配置。这种情况还说明,随着工业生产集中度的提高,各个地区、各个行业继续靠铺摊子,上项目,以外延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走不通了。需求约束强化了价值规律的作用,强化了优胜劣汰的机制,没有创新,没有效率,没有竞争力,企业就没有生存的空间。

当然,也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面,即由于生产不景气,停产或破产企业的增加,必然导致下岗、失业工人的增加,并由此产生新的社会问题。在需求约束过紧、失业问题突出的情况下,必须调整需求政策,以刺激经济增长,减少下岗和失业。

目前我国工业品的过剩是相对的,是在人均消费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出现的。首先,从国民经济结构上考察,由于农业的落后,农民收入低,有效需求不足,农村市场消化不了日益增长的工业品。可以说,农业发展落后,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,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展迟缓,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突出矛盾。

其次,工业内部产品结构不合理,导致过剩与短缺并存。一些附加价值低、产品性能不高、容易生产的产品生产能力盲目扩张,大量重复建设,而一些附加价值高、产品性能好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,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。

再次,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工业品的市场。从需求特点看,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在转型准备期,即对一般日用消费品和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相对饱和,数量增长缓慢,消费质量的提高则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。城镇居民对于住房、汽车等商品的需求,只是极少数高收入阶层有购买力,大多数工薪阶层目前只是可望而不可及。

最后,1997年以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品出口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。在我国外贸出口市场构成中,向亚太地区的出口占60%。由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,减少了从中国的进口,使1998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。

1998年以来,为保持经济适度发展,中央政府实行了扩大内需的政策,主要通过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和财政增发国债的办法,以加快基础产业的发展,刺激对工业品的需求。这一政策已开始收到效果,在国内遇到特大洪水灾害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,我国工业增加值1999年1~3月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.5%。

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,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既扩大了对工业品的需求,保持了经济的稳步增长,又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。但是,只有中央政府扩大内需的积极性还不够,还必须调动民间特别是经济效益较好、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的投资积极性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主要应投向基础产业,但也必须高度重视对现在企业的技术改造。从经济周期的变化规律看,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和繁荣,总是以企业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为起点。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,一方面形成了新的市场需求;另一方面推进了技术进步,革新了企业的物质装备,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,从而使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建立在新的生产技术基础之上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